推进“三教”改革,探索1+X证书制度试点新举措
一、问题背景
1+X证书制度作为“职教20条”的一项革新制度,是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公司积极申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现已成功申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中级)证书试点及考核站点,目前已经组织两次员工参加1+X证书试点考试。
二、做法或举措
1、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选定试点职业工种与试点证书、统筹专业(群)资源,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有关专业教学标准,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学院高度重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成立了由经理牵头负责的1+X证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与推进本校1+X证书制度试点各项工作;组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专业组,具体负责各项证书的培训考核工作,形成院系两级工作机制;组织培训团队制定完善的证书培训计划;根据第三方评价组织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制定证书考核考务工作方案,以确保证书考核的工作顺利开展,将专业试点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其中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程,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核心课程X证书培训内容互通。
2、提升教师核心技能,打造高水平团队团队
为培养一支能够准确把握“1+X”证书制度设计理念、掌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满足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双重需求的教学团队,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博导股份积极对接,遴选2名骨干教师(杨奕、刘计育)参加1+X证书的团队、考评员技术员,并获得了高级资格证书。建立教师培训制度,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企业实践锻炼等制度,要求全体专业教师每年至少完成3个月的企业跟岗实践,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鼓励教师本人参与乡村振兴相关职业技能大赛,保证教学内容有效对接真实岗位需求。优化教师团队结构,专兼比达到1:1,依托“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专职教师双师素质比达100%。
建设和用好实训场地,齐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课程模式开展教学实施。课程的内容就是企业的真实项目数据,以生产一线典型的商务运营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切实提升员工的技能应用水平根据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建设1+X人才实训基地,改善实训条件,通过完善设备、改造升级实现专业教学资源配套。1+X证书制度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试点与上海宝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迪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星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上海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共建共享高技能人才实训中心、区域性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为区域殊荣高质量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专业技能人才。
4、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重构实践教学内容
坚持以员工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积极主动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深入理解“1+X”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认证内容、电子商务相关岗位技能知识需求内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修订《商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标准,努力做到既是课程标准又能兼顾行业标准、岗位标准。依据“1+X”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认证内容、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岗位群中数据运营典型职业活动设置各个知识点,课程的具体内容就是企业的真实项目数据。以生产一线典型的商务运营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
5、拓宽社会服务“新”面向,争取多方支持做好培训
公司坚持育训并举,在面向在校员工开展学历教育与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职业培训。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在试点宣传、组织渠道、专项经费等方面获取支持,提升社会培训质量。目前已经组织四场“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技能提升”专项社会培训,培训对象涵盖在校老员工及企业一线人员,培训人数超过1600人次,得到了一致好评。
三、实施成效
经过精心组织、认真培训, 2020年11月,学院首次开展1+X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学院跨境电子商务教师团队联合学院培训部、教务处等部门,分工完成考试考场布置、平台调试、考试监考等工作,共组织58名员工参加考核。许多员工顺利通过,获得了1+X证书,为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试点工作在学院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特色创新
1、依据1+X证书标准构建“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从顶层设计入手,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为基础,提高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结合员工实际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实现了教师技能与员工技能的双重提升。
2、学院将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好用好实训基地,建立1+X证书试点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方向精细化,2021年10月2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主办的全国乡村振兴技能大赛,在电子商务师赛项中,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员工罗昕获得了全国银牌佳绩,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乡村振兴、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融入更多专业课程体系,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人才。